智慧启迪 透亮未来

Let's Hold The Future In Our Hands!

为何要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?

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的出处: 

《官场现形记》(作者:晚清·李伯元)第38回:“……;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,……”

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的负面含义:

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,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这句话,一般是用来批评别人油滑、投机、不诚恳等,可以说这是一句骂人的话。

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的正面含义:

我们不妨重新来看待这句话。“见人说人话”,您就可以和人沟通;“见鬼说鬼话”,您就可以和鬼沟通。如果,见人说鬼话,见鬼说人话,那就不通了。所以,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是一个沟通的技巧,也是与人和谐相处、把事办妥的秘诀,这是一种技巧、一种艺术,哪是油滑、投机、不诚恳呢?

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这句话的正面意思是:用对方能够认同和理解的方式(姿态、语言及口气等)与其沟通或交流,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,就是用让对方舒服的方式与其沟通或交流。

如何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?

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无时不在沟通,沟通不当就会导致误会、矛盾甚至冲突。比如我们都有遇到顾客与商家因“一言不合”就吵起来,甚至动粗。

我们再看看企业管理中的情况:有资料表明,企业管理者约70%的时间用在沟通上。开会、谈判、谈话、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方式,还有对外拜访、约见等。另外企业中约70%的问题是由于沟通不当引起的,无论是工作效率低,还是领导力不高等导致执行力差,归根结底都与沟通有关。可见如何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沟通就是要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,以对方认同甚至舒服的方式与其沟通。

曾经,笔者陪同一位民企老板去拜访一家工厂老总,车行至工厂门卫处时,老板走下车,微笑着对门卫说:“师傅你好,我找xxx经理,我们约好的,请问里面怎么走?”并同时递上一根烟……后来随着业务往来,门卫再次看到这位老板也会微笑打招呼并乐意帮忙。

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:

优秀幼儿园教师

记得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优秀幼儿园教师,在谈到她为何如此受小朋友欢迎时,她说道:“我每次与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沟通时,我都会蹲下来,面带微笑,双眼与其平视,认真倾听其诉说……”

孔子问路的故事

孔夫子周游列国,有一日,在去往某国国都的路上,行至一个山沟处,前面就是岔道口,不知道该怎么走了。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位老农在锄地,于是他对随行的弟子子路说:“子路啊,你去问问那位老农我们该怎么走?”

子路遵命前往。走到老农身边,子路说:“老丈,我想向您问个路。”老农抬起头,说:“你是什么人,怎么来到这里的?”子路回答:“我叫子路,是孔圣人的徒弟。”老农很不在乎的说:“是吗?既然你是圣人的徒弟,那我来考考你吧。你说太阳从哪里出来,又从哪里消失的?”子路想这有何难,夫子早就教过,于是马上回答:“日出扶桑,日落昆仑!”老农马上露出不屑的神色,说:“切!还是圣人徒弟呢?什么都不懂!”说完就不再看子路,只管锄地。子路只好回去向孔夫子说明情况。

夫子听完后,亲自前往问路。走到老农身边,孔子说:“老丈,锄地呢?耽误您一下,我想向您问个路。”老农抬起头,说:“你是什么人,怎么来到这里的?”孔子回答:“我是鲁国人,姓孔名丘。”老农有点鄙夷的说:“是吗?你就是孔圣人了?刚才来的是你徒弟吧?”夫子谦虚地说:“什么圣人,徒有虚名而已。”老农接着说:“我有个问题考考你,刚才你徒弟不知道,看你知道不知道。你说太阳从哪里出来,又从哪里消失的?”夫子环顾四周,群山环绕。于是回答说:“日出东山,日落西山。”老农听后,扔下锄头,拍掌大笑说:“对了对了。圣人就是圣人,你可比你徒弟强多了。你问吧,我告诉你该怎么走。”

孔夫子回到了徒弟身边,子路问他怎么样。他就如实地告诉了子路。子路听后跳了起来:“夫子,你原来教我的可不是这样的啊,你怎么可以骗那个老农呢?要不就是你原来教我们的是错的?”夫子回答说:“我原来教你的是正确的。但是,老农一辈子没有出过这个山窝,他所能了解到的只是这里所看到了。你对他说‘日出扶桑,日落昆仑’,他一时理解不了的。而我们是要问路,而不是传道。但是出了这座山,你说‘日出东山,日落西山’会让人笑掉大牙的。”

王僧虔妙答齐高帝

在南朝时,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。有一次,高帝突然问王僧虔:“你和我谁的字更好?”

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,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,是违心之言,有溜须拍马之嫌,而且过于露骨,皇帝也不会喜欢听到这样露骨的话;而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,虽然是实话,但是,却容易使高帝的面子挂不住,弄不好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搞得很糟。

看看王僧虔是怎么回答的吧。

他的回答很巧妙:“我的字臣中最好,您的字君中最好。”

皇帝就那么几个,而臣子却不计其数,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。

高帝很快就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,哈哈一笑,也就作罢,不再提这件事了。

从以上几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看出,对不同的人(年龄、性别、性格特点、知识层次及社会地位的不同),所采取的沟通方式是不同的,正所谓沟通就要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,以别人乐于接受并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。

现在问题来了:假如我们陪患者到医院看病,检查后医生告知我们患者得了不治之症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又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呢?